1. 舞蹈簡單流行8步教學教案
教案怎么寫: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材分析
三、教學目標(或稱教學目的,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關鍵步驟)
八、作業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準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的準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拓展資料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
2. 學舞蹈的基本動作8步
1、基本動作一: 站。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基本功不扎實不用你出手,往那里一站, 行里人就知道你沒戲了!如果連站都不會,你也就不要學其他的基本動作啦。提高你站的方法為: 張開腳、膝要直、包臀、立齊腰、立齊背、展肩平、立項穩、沉住氣、 頭抬起這九句而已。
2、基本動作二:立。作為站的的延伸,立要求舞者保持站的姿勢下,保持自己重心的穩定。提高你立的方法為:把桿半腳尖、單腳半腳尖;把下半腳尖、單腳半腳尖。
3、基本動作三:直。這一個直的話主要講述的是2個方面,一方面是腿直,腿直的話主要包含腳背、膝蓋兩個大關節的直;另外一方面是后背直。直如果要練的好,要求舞者直的線條美,挺而不僵。腿直的提高方法為:腳背壓到最低、膝蓋骨繃到凹陷。后背直的提高方法為:包起臀、立起胯、立起腰、立起背、立起項、沉住氣、拔起頭這幾個要點。
4、基本動作四:行。行要求舞者做到的是提高舞者的舞姿準確度,提高舞者對重心的把控。提高的方法為:進行步伐單一的練習,步法組合的話,進行步法+舞姿的綜合組合訓練。
5、基本動作五:韌。這個的話,說的就是我們身體的柔韌度啦,這個里面包含了我們的腳背、腿、胯、腰、肩等韌帶及關節柔韌度的拓展訓練,這些一般會有老師教你具體的動作。
6、基本動作六:快。這個的話指的就是你的舞蹈步伐要快的有張有弛,快慢的把控要和你的音樂節奏完美的契合,讓你的舞蹈顯得不是那么不倫不類,不會脫離音樂的節奏區間。
7、基本動作七:慢。慢的話,也就是和快一樣的啦,當然慢這里的話還有個要訣,就是輕,要求舞者騰空要輕飄、落地要輕緩。提高的方法有:蹲組合、控制組合、跳躍組合這三個組合教學。
8、基本動作八:穩。這個穩字突出的就是舞者的動作啦, 穩中有急有緩,穩到適中,這對舞者的要求就比較的高啦。要求舞者動作過程行云流水,張弛有度。提高的方法有:移重心組合、氣息控制組合和舞姿靜立這三種方式進行提高。
3. 8步舞基本步法教學
一 壓腿
這是舞蹈基礎訓練中最為基本的訓練內容,分別為壓前、旁、后腿。壓腿的練習有助于打開學生腿部關節的韌帶。壓腿時要注意腿部關節的直立,腳背向外打開繃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壓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間的沒有縫隙。個別學生韌帶太緊,在壓腿的過程中不要苛求一定要壓下去,保持正確的姿態,日積月累就可以拉長韌帶,達到要求。特別注意的是胯部要端正。壓旁腿和后腿 的時候學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時矯正。在壓旁腿時,同側的手扶住把桿,另一只手臂緊貼在耳邊,向腿上靠近并盡量向遠處伸展,拉長旁腰。壓后腿時,注意肩膀端平,頸部不要縮,撐住頭部別掉下去,并向后伸展。
伴奏帶:選用節奏感比較強的音樂
二 壓肩
這是打開肩部韌帶的練習。壓肩時,雙手臂伸直放在把桿上。兩腿之間的距離略等于肩寬。頭部和脊柱都要放松,向下壓時能夠感覺到肩部韌帶被拉長。
伴奏帶:中速,節奏舒緩2/4
三 推腳背組合
腳背的好壞因人而異,大部分取決于先天因素,但也不能忽視后天的訓練。在訓練之前,從腳尖到整個大腳背都要活動開;訓練時,雙手扶把桿,挺胸抬頭、收腹提臀,雙腳并攏站好,先從單腳背訓練開始。
1-2拍 單腳腳后跟抬起,五個腳趾緊扒地面
3-4拍 腳尖繃直,向墻內推,使整個腳背繃成月牙型
5-8拍 換另一只腳,動作相同
雙腳背練習亦同。年齡小的學生在做此類訓練中,注意力不集中,易低頭去看自己和他人的動作 ,在做推腳背時,雙腳容易打開,腳背推不起來,需要時刻提醒和規范動作。
四 把桿訓練組合
少兒舞蹈培訓與專業舞蹈訓練有很大區別。在做把桿上的動作組合時,不可能像專業學員那樣的強度和難度。除非是經過若干年業余訓練,自身條件可以達到專業水平了才有能力做到難度和強度并舉的動作組合。少年兒童活潑好動,喜愛好玩有趣的動作,這就要求教師在編排這類把桿上的動作組合時,注意結構簡單易學,學生有能力做到。好玩好學,自然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之在教學中不斷給予學生以適當的鼓勵和贊許,學生接受的就快。
基本的把桿動作組合:
1 (雙手/單手)扶把,一位腳擦地組合
2 (雙手/單手)扶把,一位腳蹲組合
3 (雙手/單手)扶把,一位腳劃圈組合
4 五位腳,單手扶把 小踢腿組合
5 五位腳,單手扶把 移重心組合
6 (雙手/單手)轉腰組合
這些組合,適宜于少年兒童的身體素質和接受能力,隨著學生各方面的不斷進步,在此基礎上加大難度,變換花樣,達到舞蹈訓練的要求。
五 踢后退
雙手扶把桿小八字部站好,膝蓋都要繃直,頭抬起來平視前方。在踢后退的過程中,上半身保持不動,不要側身回頭,胯不能松,腳背和膝蓋都要繃直。切忌身體前傾。如果在反復強調,學生還是做不到位的情況下,可以先單一的聯系控后腿即雙手扶把桿,把一條腿向后抬起來,糾正學生的姿態,然后再過度到踢后退。
六 劈腿跳
是為學習中間大跳做好準備的手扶把桿的跳躍組合.在做這一動作跳起來時要注意雙腳同時一前一后打開.打開過程中,繃直腳背,伸直膝蓋,跳躍越高,腿叉越開越好.著地時,雙腳快速收攏,兩腳并起來著地.
七 大踢腿
是培養腿的力度和開度的訓練.不論是前腿還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夾緊,眼睛注視前方.踢腿的過程中,同樣要注意腳背和膝蓋的繃直.有許多學生在踢腿的時候,為了讓腿部可以碰到身體,上半身極力向前夠.這樣做,頸部便往回縮,頭向前探,雙膝彎曲,非常難看.所以,在踢腿前要告誡她們,踢不高沒有關系,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確的姿態.在這一前提下,經過刻苦練習,腿會越踢越高,韌帶越拉越長.在學生取得微小的進步時,要及時給予贊賞和鼓勵.有些學生回家也經常自己練習,到課堂上教師可以明顯的感到她的變化和提高,則更要適當的給予稱贊,否則就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除了身體和腿要注意外,兩只手臂也不能忽視.在踢腿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手臂端平,不能放松下來.
八 下腰
年齡偏小的學生腰的柔韌性不錯,但是手腳都沒有力量,支撐不住身體,常常是用頭頂住地面下腰.教師都要給學生以適當的幫助,保護她們,糾正下腰的姿態,告訴她們用力的部位和下腰的方法.
雙腳打開至肩寬,雙臂向上伸直,五指打開,手心朝前.下腰時,上半身向后仰,頭抬起來向后找自己的腳后跟,身體和手都向腳后跟靠齊并往里卷.下好以后,手臂和膝蓋都盡力撐直,眼睛看腳后跟.
對年齡偏大,有一定基礎的學生,讓她們做甩腰訓練,加大訓練強度.結束后注意做回腰練習:雙腳并攏蹲下來,雙手抱住雙膝,頭埋下來.教師順著脊柱給學生做按摩,保護她們的脊柱不受到傷害.
九 劈腿
有利于拉伸學生腿部韌帶.在訓練時,注意腳背不能松弛.我們可以按照這樣的順序訓練:
1 左腳在前劈腿,雙手抱住左腳,控1-2分鐘,然后腿不動,身體向后仰.有基礎的學生可以讓右手撐住地面,左手抓住后腿控住.
2 左腳在前的豎叉不動,身體向右轉的同時變胯,變為橫叉.雙腳背不要趴倒在地面 .上半身和腳背都要立起來然后上半身趴倒在地面,雙手臂向前伸展.趴胯1-2分鐘.
3 橫叉不動,再向右轉,變為右腳在前 的豎叉.重復動作1
十 小跳組合
訓練學生的彈跳能力.可以由簡單的一二五位小跳,發展到相互交叉的綜合性復合型小跳.小跳過程中,雙膝直立,雙腳背向外推開.著地時,腳尖先落,落地要輕,上半身不能前后搖晃.落地半蹲,上半身繃緊向下,臀部夾緊.
十一 舞蹈教學
根據學期開始時制定的教學目標,需要完成哪些舞蹈劇目和小的舞蹈組合,進行合理有序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數,循序漸進,按時保質完成計劃.在教授舞蹈動作時,因為學生自身能力有限,接受和領悟能力不是很強,教師要有耐心,細致的講解動作要領,告訴她們每一個動作手和腳要往哪里擺,眼睛看哪個方向.示范之后,要幫助學生擺好動作造型.每個課時保證2-3個新動作,復習上一課時的動作.
1 局部組合訓練
比如手關節的訓練--轉指,培養四肢協調能力的訓練等等,教師根據學生上課情況自己編排
2 背肌
在課程結束之前,讓學生趴在地面,雙手臂向前伸直,手腳同時抬起,用腰和腹部作為支撐點,做背肌訓練.每組10-20個,一般一至兩組即可.
4. 舞蹈教案教學方法有哪些
首先,寫幼兒舞蹈教案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設計合理的教學計劃,每節課教什么內容,學生應該掌握到什么程度,心里必須要清楚。
其次是教案的細節。每節教案必須有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等。其中教學步驟是關鍵,必須做好細致的設計,這樣才能有更好的教學效果。
5. 舞蹈常用的八種教學方法
行當分類
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創作者對人物的褒貶態度不同而異。
行當劃分由來已久,對京劇劃分行當影響最大的,當數漢劇。漢劇共分為10種行當:一末、二凈、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貼、九夫、十雜。這十種行當所扮演角色的內容,大概是這樣:末是主要的男性角色,就是京劇里邊的生行;凈與京劇里的凈是一樣的,指的是花臉;旦就是京劇里的旦,指的是女角色;貼,是貼旦的簡稱,京劇在早期劃分行當,也包括貼旦在內,指的是比較次要的旦行角色,俗稱二旦,例如現在京劇《紅娘》里扮演鶯鶯小姐的,就是貼旦。夫,扮演車夫、轎夫、馬童、衙役一類角色??偟恼f來,漢劇的這十種行當,劃分得比較細致,為京劇劃分行當,打下了基礎。京劇后來劃分為生、旦、凈、丑四大類型,似乎比較簡化精練,但每個大類之中,又包含若干小類,所以實際上是把這十種行當都包括在內了。不僅包括在內,而且更為細密嚴謹。唯一不同的是漢劇雖然有了生行,可他的主要行當是末,而不是生。發展到京劇,生行就成為主要行當了。
京劇四大流派
京劇流派的形成高峰在上世紀20年代中至40年代末,當時梅尚程荀.南麒北馬,老生余高言譚奚楊唐,武生楊蓋俞,花臉金郝侯,四小名旦.海派優伶……真是百花齊放.熱鬧非凡.流派紛呈,數不勝數,乃京劇歷史上最鼎盛之時期。
解放后,京劇流派的真正創立就只有張君秋、裘盛戎兩家樹起流派的大旗(40年代末已具基礎),50年代至60年代中,在藝術輩份稍后于四大須生的表演藝術家中,獨步一時,自成一家,在所公認者也大有人在,如李萬春、李少春、高盛麟、袁世海、趙燕俠、關肅霜、童芷苓、李和曾等等,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可惜大都未如張、裘那樣形成“規?;?、“正規化”,剩下的也是“有派無流”,然而也正是他們成就了1949年以后至1966年前的京劇的再次輝煌.
在所有流派中,目前還是以馬譚奚楊、梅尚程荀以及四小名旦和武生楊、蓋的流派最為主流,至今常演的劇目仍是他們各自的經典,傳人也以這幾派為多。在圈里圈外如今都在談論振興京劇、培養新人之時,人們關注的,還多集中于某某是哪派傳人,像與不像,卻很少有人提及幾十年來再未有新流派產生,京劇流派盛極而衰為何創新難?愚意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院團體制不同于以前的戲班組團,以前是以角兒為中心,自己挑班匹配琴師及合作者,演員根據自身條件來排劇目,設唱腔,比如“走馬換將”時期的高盛麟、張君秋,都有各自的長期、固定的配演班底和鼓師或琴師,因而久之能形成獨特風格或流派,更可以輕裝簡從交流演出(或跑碼頭),而現在的劇團并不是以風格、流派而組,那種氣氛、氛圍、環境都沒了,也就難以創新派了。
其次,過去的演員指著唱戲吃飯、養家糊口,所以必須有真東西才行,即使條件不太好,也得千方百計想轍,程硯秋愣是擠出一程派,如今還風光無限。而且那時競爭也十分激烈,稍一松勁兒,就會被淘汰。當時四大名旦曾較著勁兒排新戲,也帶動了新劇目的發展,而且每個流派都有代表劇目。這點有如市場化下的歌手,不用人下任務,自己就去找發展,唱新歌了,否則在人才輩出的年代很快就被遺忘了。 現在的演員是出了名的不指著,沒出名的指不上,而且哪派哪派的還糾纏著學得像不像,缺少自創意識,巴不得指著老師吃飯呢,有了“大師弟子”的牌子且能紅火一陣呢!
第三,演員普遍缺乏創新意識,有些已經基本可以自成一體了,卻不敢說明。雖說有些演員缺乏創新意識,凡事指著牌子,導演、作曲來協助,但在一些極為優秀的演員身上也可見端倪。比如現在人們都在討論于魁智到底是楊(寶森)、余(叔巖)、李(少春)哪一派,他的唱腔中都有,至于將來能否成派,還得看功夫,不過勢頭是不錯。
還有李維康,她的唱腔、做派、劇目都有代表性,已明顯區別于前人及其他派別,完全可能形成一個新派別。再如劉長瑜,她的花旦戲與正宗荀派的又有不同,而且有代表劇目,有自己做、唱的特點,也具備了產生新流派的條件。但她們均未敢說自成一體,或許梨園行規矩頗多,但出新是好事,意味著發展,說也無妨。
另外,流派的傳播也是一個問題,有些流派當年十分優秀,卻因傳人少或不愛傳而消失了。衡量流派的條件應有師承有自和觀眾認同外,不外乎有個性化的風格.劇目、以及傳人.而四大須生、四大名旦之所以流傳甚廣,積極傳播是個重要因素,梅派最為典型,梅家積極傳授使其成為最大的旦角派別,張(君秋)派也是如此。但奚(嘯伯)派如無張建國,言(菊朋)派如無言興朋可能就沒了。馬(連良)派被一致認為是須生中最好聽的,目前卻也面臨了危機。張學津是目前老一輩里出色的,他對馬派傳播的作用不可低估,可再往下似乎只有朱強一人扛著了,目前還可抵擋一陣,如再無后來人,馬派就危了,到那時恐怕悔都來不及了。
在質疑難創新派之際,老流派的流傳同樣重要,有老才有新,沒有了老的基礎也難以出新,所以繼承一些優秀流派同樣會對創新有促進。幸好,最近一些年輕演員如奚中路、傅希如、譚正巖、王佩瑜、常秋月、王立軍等等也有了這方面的意識,所以創新不是不可能的,恐怕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
四大名旦
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評選“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活動,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當選,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
梅蘭芳(1894—1961),江蘇人,出生于京劇世家,8歲學戲,11歲登臺,擅長青衣,兼演刀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臺實踐中,梅蘭芳對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樂、服裝、化妝等各個方面都有創造發展,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長;臺風優美,扮相極佳;嗓音圓潤,唱腔婉轉嫵媚,創造了為數眾多、姿態各異的古代婦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鋒》、《貴妃醉酒》、《斷橋》、《奇雙會》、《霸王別姬》和《穆桂英掛帥》等。梅蘭芳曾率京劇團多次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是把中國戲曲傳播到國外、享有國際聲譽的戲曲表演藝術家。
程硯秋(1904—1958),北京人,自幼學戲,演青衣,受師于梅蘭芳。他在藝術上勇于革新創造,講究音韻,注重四聲,追求“聲、情、美、水”的高度結合,并根據自己的嗓音特點,創造出一種幽咽婉轉、起伏跌宕、若斷若續、節奏多變的唱腔,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程派”。程硯秋擅長演悲劇,編演過《鴛鴦?!?、《荒山淚》、《青霜劍》、《英臺抗婚》、《竇娥冤》等戲,大多表演封建社會婦女的悲慘命運。
尚小云(1900—1976),河北人,幼入科班學藝,14歲時被評為“第一童伶”。初習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寬亮,唱腔以剛勁著稱,世稱“尚派”。代表作有《二進宮》、《祭塔》、《昭君出塞》、《梁紅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幗英雄和俠女烈婦。
荀慧生(1900—1968),河北人,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學藝,19歲改演京劇,扮演花旦、刀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戲旦角藝術之長,熔京劇花旦的表演于一爐,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荀派”。擅長扮演天真、活潑、溫柔一類婦女角色,以演《紅娘》、《金玉奴》、《紅樓二尤》、《釵頭鳳》、《荀灌娘》等劇著名
6. 舞蹈簡單流行8步教學教案視頻
1、右腳尖點地,然后腳跟點地,再全腳掌落下,然后左轉90°,左腳尖點地,做腳跟點地,然后全腳掌落下。
2、然后向前兩小步,繼續右腳尖點地,然后腳跟點地,再全腳掌落下,然后左轉90°,左腳尖點地,做腳跟點地,然后全腳掌落下。
3、加下來就繼續上邊的步驟,右腳尖、右腳跟、全腳掌、左轉90°、兩小步、左腳尖、左腳掌、全腳掌的順序繼續就可以了。
4、最后我們有不熟悉的地方,在家里或者跟領舞的人,多加練習,就可以了,這就是廣場舞八步基本入門舞。
7. 舞蹈基本舞步教案
換鞋,上場,聽音樂的拍子,眼睛盯著老師,跟老師完成每一個動作